腾讯豪掷64亿北京拿地,互联网大厂竞相储地意欲何为?
2024年,互联网巨头“买地”热情依然不减。
近日,腾讯再次大手笔在北京拿地。据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网站消息,腾讯底价摘得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北端A、B、C、J地块B4综合性商业金融服务业用地、B23研发设计用地,成交金额64.2亿元。
在此之前,腾讯还曾拿下海淀区西北旺东路10号地块建设腾讯北京总部大楼,该项目于2019年建设完毕投入使用,总投资18亿元。
近两年来,部分房地产企业在土地市场上由激进转为审慎,而诸多科技互联网巨头的拿地热情却在持续高涨。据不完全统计,过去一年华为、京东、阿里巴巴等企业均有拿地动作,拿地金额近90亿元。
在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看来,腾讯此番拿地反映出中国互联网企业持续看好中国市场,并积极投资未来的决心和行动。
腾讯豪掷64亿北京购地 拿地价格较前任买家低了近2亿
据悉,腾讯豪掷64亿元拿下的地块总面积7.06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不超过28.55万平方米,容积率为5/3.5,限高80米,并有临时三通一平的规划要求。
根据出让资料,该地块需建设地上建筑规模约7000平方米公交场站,无偿移交相关主管部门;该项目研发设计用地地上、地下全部建筑规模自持,自持年限为最高土地出让年限。
可以看到,腾讯购入的这块土地,用地性质明确并且对研发涉及用地提出自持要求。对于购地用途,腾讯回应称,本次交易将主要用于满足公司对办公用地的需求,为公司员工提供稳定集中的办公场所。
公开资料显示,腾讯此次拿得的海淀区学院路地块系二次出让,该地块之前的“主人”是紫光集团。
2019年,紫光股份曾发布公告称,公司与紫光集团、紫光国芯和紫光科技组成的联合体,其计划在该地块上建立“紫光全球智能科创总部”,作为紫光的全球总部及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云计算和大数据等的研发中心。
当年,紫光股份以66.09亿元的总价拿下该地块的使用权。但由于逾期未缴纳土地开发建设补偿费超过90日以上,导致地块被退回,因此不得不重新出让。
时隔近五年,该地块再次出让给腾讯的成交价,较紫光当时的拿地金额降了接近2亿元。
事实上,此次也并非腾讯在北京首次拿地。早在2014年,腾讯曾拿下海淀区西北旺东路10号地块,并在此建设成腾讯北京总部大楼,在2014年10月举行开工仪式,于2019年投入使用,项目总投资18亿元,规划占地面积7752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08640平方米。
除了北京地区,腾讯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拿地,在深圳、成都、广州、上海、天津、武汉等城市均持有土地和地产。
据拾盐士不完全统计,2006年腾讯腾讯第一次在深圳南山区拿地建立腾讯大厦,是腾讯第一座自建写字楼;2011年腾讯在深圳南山区科技园内建了滨海大厦作为新的全球总部;2015年5月腾讯在前海桂湾拿下一宗地块,建设腾讯前海大厦;2019年,在北京总部建成入驻不久后,腾讯又以底价85亿将深圳大铲湾地块拿下,声称要在此建设腾讯“互联网+”未来科技城,也叫“企鹅岛”。
“大厂”购地热情不减 用途和拿地特点具有多样性
事实上,科技互联网“大厂”拿地早已不是新鲜事。经历了黄金发展时期的互联网巨头积累了海量的财富,员工数量也越来越多,买地建楼自持不仅能够节约成本,也是一笔收益可观的投资。
近些年来,在部分房企开始审慎拿地的时候,互联网巨头仍然保持较高的拿地频率。据不完全统计,过去一年,华为、京东、阿里巴巴等多家科技互联网企业均有拿地动作,拿地金额近90亿元。
其中,华为分别以2946万元、2.916亿元、2432万元、1.22亿元在南昌、东莞、安徽、太原拿地;京东则以31.12亿元在北京亦庄新城拿下一宗商住用地;阿里及其关联公司蚂蚁集团在杭州分别以3289万元、15.4亿元的价格拿下两宗地。
以京东集团为例,公司财报中“开发房地产的资本支出”这一项数据2022年为60.97亿元;2018年曾达到88.57亿元,近六年来这一部分合计支出超过了260亿元。
从拿地面积上来看,京东也堪称“地皮大户”。
2023年2月,京东以31.12亿元底价夺得北京亦庄新城一宗地块,地块正对面为京东集团总部大厦,该地块除了商业用地外,还包含一块居住地块;2021年6月18日,京东联合卓越,在上海首批集中供地中,以接近100亿元的价格竞得上海普陀237坊地块。
早在2009年,京东就开始在全国各地购买仓储用地,先后拿下了上海嘉定、江苏宿迁的两处约共计37万平方米的地块。2013年-2014年,京东加快拿地脚步,先后在广东揭阳、武汉新洲和重庆巴南等地购地,开发电商产业园和物流基地等项目;2012年,京东以底价2.95亿元的价格,成功拿下了位于北京亦庄的土地;2010年,京东买下北京亦庄经济开发区的面积13万平方米的土地,计划建造亚洲最大的电子商务中心。
除了京东,字节跳动于2019年开始自己的“圈地运动”。从90亿收购大钟寺中坤广场,到20.42亿拿下上海杨浦东外滩平凉街道1街坊南块,3年时间共斥资约228亿元,拿下的6个项目总建面近百万方,基本都为“总部级”。2020年6月,字节跳动全资子公司深圳今日头条科技有限公司,以10.82亿元在深圳粤海街道拍下一宗商业用地。
除了互联网“大厂”,其他科技互联网巨头买起土地来也毫不手软。
2020年10月,小米以5.31亿元拿下后海总部基地一宗商业用地;2020年11月,美团65.41亿元竞得上海市杨浦区定海社区地块,用于建新上海总部;2021年1月,哔哩哔哩豪掷81亿元,购买上海杨浦区一宗地块,计划建设新总部,与美团购入的土地仅一路之隔;2021年10月,华为以底价2.98亿拿下深圳龙华一宗产业用地……
从买地用途来看,除了用于建设办公楼或工厂园区,也有少部分企业买下住宅用地,用来建设员工福利房。如小米联合华润摘得北京市昌平区一宗地块,该地块上建设的万象华府项目则由小米员工优先购买,且可享受9.2折购房优惠。
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巨头早期眼光投向了北上广深超一线城市,由于营商环境、资源优势等重要因素,互联网巨头自然而然将行政总部落户于一线城市。不过,互联网大企扎推在一线城市,使增长用户逐渐趋于饱和,且在一线城市需要支付较高的租凭成本、人力成本。
此外,二三线城市相较于一线城市,不仅企业租凭成本低,也具有较为丰富的人力资源,据市场数据统计,西安、武汉、成都建设的“双一流”高等学校数量,均位居全国前十。所以为了探索新业务,互联网企业开始将视线瞄准二三线等下沉市场,建立区域性总部、第二总部等。
拾盐士还关注到,除了在北上广深等超一线城市集中布局,以及转战一二线下沉市场开辟新业务,还有一些土地的选址是互联网巨头创始人的家乡。比如,李彦宏将百度云计算中心设在老家阳泉;刘强东在宿迁买下300亩地,建设全球客服中心;雷军也在武汉光谷买下大块地皮,用以建设超大研发总部。
“多赢”背后也需关注潜藏风险
科技互联网大厂热衷于买地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柏文喜认为,随着业务的发展,这些企业需要大量的数据中心、研发中心、办公区域等基础设施,而购买土地可以更好地保障这些设施的稳定供应。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大厂的业务范围也在不断扩大,需要更多的空间来容纳更多的员工和业务。
“经过多年的调控,目前楼市处于行业低点,此时入市成本与风险都比较低,再加上各地政府各类招商引资政策和产业落地政策的加持,都促进了当前的互联网大厂的买地运动。”柏文喜称。
此外,企业在核心城市购买地皮,建设自持的总部大楼,不仅有助于提升品牌形象,吸引高端人才,提升企业竞争力,还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投资行为。在短时期内斥巨资买地盖楼虽然是一笔不小的投入,但将远光放长还是一笔十分划算的买卖。
这些企业运用自身较好的现金流,趁低价购买地自建物业,或者自市场低成本吸纳物业以自用,除了可以提高自身办公物业稳定性和有效降低租赁成本之外,还可以低风险获取潜在投资收益。
多年以来,一二线城市房地产价值长期呈单边上涨趋势,地产能实现保值增值,而且不动产更方便企业在需要资金的时候抵押做融资。例如当年陷入资金链困境的乐视,就曾拿出乐视大厦用于抵押贷款,缓解了当时的燃眉之急。
不过,既然是投资也并非完全没有风险。柏文喜建议,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平衡的问题上,互联网大厂也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买地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因此需要考虑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状况,确保不会因为购买土地而导致资金链断裂;其次,需要考虑土地所在地区的政策、法律环境、市场前景等因素,以确保投资的安全性和回报率;此外,还需要考虑土地的用途、规划、环保等方面的问题,以确保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并做出符合公司发展战略的决策。同时也需要关注市场变化和政策调整,及时调整投资策略和风险控制措施。
还有分析人士认为,互联网企业能够频繁低价拿地,也是和政府互利互惠、互相成就的好事。政府为了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愿意给出较为便宜的地价,甚至是底价、定向出让,而企业也能在合适的地方拓展业务,助力地方经济的发展、促进地方就业并吸引更多人才。
综合来看,互联网大厂购买土地对企业长久发展无疑是利好的。分析人士判断,未来互联网巨头在地产领域的布局有望进一步扩大,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企业多元化发展的新力量。
来源:拾盐士
作者:拾盐士
合作|张子鹏 newsmedia007
----------------------------
(科记汇,财经、科技先锋,资深内容团队,三十家网络平台同步。不保证以上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市场有风险,投资交易需谨慎。所涉标的不做任何推荐,据此投资交易,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