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CEC中国企业家俱乐部1周前

胡葆森:深秋心态(附刘东华笔下的老胡)-科记汇

守正出奇,深秋心态。

来源 | 中国企业家俱乐部

胡葆森,“地产三君子”之一。1991年,面对时代机遇,他选择拥抱创业,毅然进军房地产;当其他企业追逐高利润,纷纷涌入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他定力非凡,坚持“根植中原”的省域化发展战略,成就“建业模式”;从房地产到足球再到慈善,他是河南人民尊敬的企业家,而他领导下的建业地产也在一个备受争议行业里成为最受尊重的企业。感恩与责任是他终生践行的理念,“商界士大夫”与“儒商”是人们对他的评价。

胡葆森认为,控制心态的能力是企业家在决策中非常重要的能力。企业家在决策时要保有“深秋心态”,不能头脑发热,也不能过于冰冷,在中原地区深秋22-23度是最适宜人们体感的温度,也是企业家在做决策时应该保有的温度。

“深秋心态,就是大势的时候不要跟风、起哄,萧条的时候也不要放弃播种和耕耘的信心。作为中国地产界的“思想家”,胡葆森立足中原,向河南百姓提供好房子,向中国商界传播深秋心态、老农智慧等守正出奇的价值观,简单朴素,返璞归真。

刘东华,扮演企业家连接者的角色。在复杂多变的商业江湖中,他笃信“童心统治世界”。90年代初,刚刚进入《经济日报》的刘东华就开始关注中国民营经济,从彼时起,刘东华就将服务、陪伴乃至引导企业家,作为此生矢志不渝的定位和目标。

刘东华坚信:国力的较量在于企业,企业的较量在于企业家。但刘东华更倡导“先问是非,再论成败”这样“守正”的价值观,“在问清是非的前提下追求更大、更长远的成功,是为了确保让这个世界出现更多‘是者成、非者败’的喜剧而非‘非者成、是者败’的悲剧。”

如何将心态永远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如何不悲观、不放弃,又能处变不惊?企业家该如何“顺天时、借地利、求人和”?4月22日下午,甘肃敦煌,胡葆森和刘东华将在绿公司年会探讨企业家的“深秋心态”,分享“中原儒商”的商业与人生价值观。

胡葆森:深秋心态(附刘东华笔下的老胡)-科记汇

相关阅读

“中原君子”胡葆森

文/刘东华

建业已经二十年,胡总也将近耳顺之年,但我每次见到他总能听到他神采飞扬地谈建业的未来,就像建业刚刚起步一样。也正因如此,我对建业的未来更加期待,也祝愿胡总在中原这块土地上收获更大的精神成果和更高的人生境界。

记得第一次见到胡总是在《中国企业家》杂志组织的一次企业家活动上。最初一见,颇有些意外,因为仅从外表看,老胡的气质风度,就非同凡响,很有征服力,而谈起事情更是进退有据,见识了得。当时对建业这个企业并不太熟悉,并且和许多人的认识一样,觉得河南是内陆不发达省份,这里虽然曾孕育了厚重的中华文明,但在现代商业文明领域却一直不活跃。而与胡总的结识与相知,则打破了内心对河南企业家的固有认识。

君子和而不同,胡总从中原来,身上也带着很浓郁的古风。比如,厚道、大度、义气。成功的企业家在创业的历程中无不经历过许多身心的磨砺,因此他们多个性鲜明,许多事情难以自洽。但老胡却非常温和,长于替别人考虑,因此他人缘非常好,在中国企业家俱乐部这个圈子里很受认可。2008年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互访建业时,参与的企业家人数是历站互访中较多的之一,算是一种明证。在俱乐部中,老胡一向是活跃分子,他参与任何事情都是认真对待的。2010年度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大会上,他被推举成为第四任执行理事长,主要就是出于这批顶级企业领袖对他的信赖。我们都相信他一定会认真负责地履行好这个职责,为大家为俱乐部做出贡献;此外,因为他曾担任过中城联盟的第三任轮值主席,对管理这种组织也比较有经验。

老胡的义气还体现在对朋友深切的理解和坚定的支持上,想到这一点我就倍感温暖。2010年,我还在《中国企业家》杂志的时候,他曾经对我说过:“也许你们自己活得并不容易,但很多企业却因你们的存在活得轻松了很多;作为一家传媒企业,你们也许没有太大的经营规模,但我们这些企业挣的钱、创造的财富里面都包含着你们的一份功劳。”这句熨帖的鼓励,我一直牢记并经常拿出来跟人分享。

和老胡结识至今,交流越来越多,而情谊也愈来愈深,皆因为在价值观、理念层面我们有太多共鸣。我认识很多企业家,发现从人生成就自我的动力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理念驱动型,另一种则是现实驱动型。所谓理念驱动型,就是年轻时期即已经有一个很宏大的愿望,对未来要做什么非常清晰,有着具体的蓝图,并按照既定的人生战略规划一步步实施;而现实驱动型则重在行动,有一些目前做的事业很大的企业家,其实最初也并没有设立太宏大的目标,但居高身自远,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脚下台阶增高而逐渐拥有了广博的智慧和宏大的目标。

我觉得我和葆森都属于前一种,当然这两种所谓驱动模式并无优劣之分,只是我们从一开始就更加重视理念,重视对规律的探讨。

“对规律的尊重”是我们都极为推崇的。规律为道,道为天,任何事情都是有因有果。我记得葆森在《向农民学生存的智慧》一文中这样写道:“无论上帝是否存在,规律是存在的,事物的两面性是存在的,认识论的两分法是客观的。”而这种认识也一直贯彻于他做企业的实践之中。葆森说,做企业的过程,就是探求和遵循规律的过程。对不尊重规律的人来说,规律永远只是病入膏肓时才决意抱一抱的“佛脚”。没有一个企业是可以不遵循规律而收获长久的成功。

专家、学者、思想家通常以发现规律、揭示真理为终极追求和最高目标,至于这些真理怎样才能给眼下的世界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人们对某些“可怕的”真理有没有足够的心理承受力,往往不是他们考量的重点。企业家则不同。九死一生、勇往直前的商业实践使他们有机会认识和把握各种规律和真理,而必须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负责、必须对好的结果负责的天职,决定了他们表达和呈现这些规律和真理的方式具有高度的建设性。如果说思想家有时为了呈现真理不惜让现实甚至自己“蒙难”的话,企业家则必须通过让自己的企业更好地活着来证明真理的价值。而胡总对规律的尊重也恰好证实了这一点。

马云说“不挣钱的企业是可耻的”,是因为企业不挣钱,连生存的资格都没有。但是马云真正想说的是下面的意思:为卑鄙的目的挣钱是更为可耻甚至生不如死的;只有为了一个崇高的目标、通过为社会解决问题而挣钱、挣大钱、持续地挣钱,才有机会成就一家伟大的企业。正像《基业长青》一书里所揭示的:在全世界的范围内,真正伟大的企业没有一家把挣钱、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最高追求,挣钱、挣大钱只是结果,是伟大公司通过商业的方式为社会承担重要责任和使命的必然结果。对建业有了更深的了解之后,发现在企业治理很多重要理念上也和葆森的一些看法不谋而合。

我们都认为,企业也有个基因问题。一家企业最重要的基因不是别的,而是摸不着、看不见的核心价值观;企业之间竞争的最高层次,是核心价值观的竞争,是企业这个“肉身”所承载的意义、使命、境界的竞争。在全国范围内,建业虽然规模不算太大,但一直有着相对领先的核心价值观,“根植中原,造福百姓”也好,做中原城市化进程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推动者也罢,建业的基因一直都是良性的。我想这可能也是建业二十年稳健发展的根本。

我常常想,企业之于企业家,既是安身立命之地,也更像是自我修炼的道场。人们的自然寿命也许相差无多,生命修炼的层次和高度却可能判若云泥。很多人会在人生的较早阶段就停下脚步,放弃人生更加高远的梦想和追求,提前走上一个漫长而无聊的下坡路。也总有一些人会风雨兼程、永不止步。建业已经二十年,葆森也将近耳顺之年,但我每次见到他总能听到他神采飞扬地谈建业的未来,就像建业刚刚起步一样。也正因如此,我对建业的未来更加期待,也祝愿葆森在中原这块土地上收获更大的精神成果和更高的人生境界。(本文写于2012年)

胡葆森:深秋心态(附刘东华笔下的老胡)-科记汇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快速报名通道

绿公司年会参会咨询:010-62766066

商业合作:010-62766066转830,186115905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