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缺了一部《繁华》,爱奇艺开年跌去四分之一
去年夏天,好莱坞编剧、演员罢工,各路影视大亨备受打击。流媒体之王Netflix(奈飞)趁机与传统影视行业和解,赢得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年底的时候,迪士尼宣布,将向Netflix授权,NBC环球、华纳兄弟、Discovery、派拉蒙也加入这一行业。
上个周,Netflix发布2023财年四季报,报告期内实现营收88.3亿元,同比增长12.5%,净利润9.4亿美元,高于华尔街预期。去年第四季度,Netflix单季新增订阅会员1310万,会员总数达到创纪录的2.6亿,远高于华尔街预期。
Netflix预计,2024财一季报营收将达92.4亿美元,同比增长13.2%。经过漫长的爬坡,Netflix终于打赢流媒体之战,将迪士尼等对手远远抛在身后,进入下一个高成长期。
两年来,Netflix股价大涨200%,又一次成为华尔街宠儿。
Netflix的成功,映衬出国内长视频一哥爱奇艺在资本市场的惨败。就在Netflix发布财报之前的22日,爱奇艺又经历一轮大跌,盘中最低跌去6%,触及3.4美元/ADS,为一年来新低,对应市值不足34亿美元。一年内,爱奇艺已跌去36%,2024年开年三周跌去25%。爱奇艺,发生了什么?
同比扭亏为盈,只因砍了内容
基本面上,爱奇艺是一家盈利公司。去年前三季度,爱奇艺总营收242亿元,同比增长13%;净利润15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2022年全年,爱奇艺总营收290亿元,基于non-GAAP的运营利润22亿元,首次实现全年运营利润盈利。当年第四季度,爱奇艺创下单季新增会员1300万的战绩,会员总数突破1.2亿;广告业务也在康复之中,当季环比增长25%。
需要指出的是,长视频三强中,腾讯视频也连续四个季度保持盈利,只有阿里旗下的优酷深陷在亏损的泥潭。
爱奇艺先是运营利润盈利,后又整体扭亏为盈,为何资本市场依旧不买账?原因之一是,盈利的成色。以去年第三季度为例,当季爱奇艺营收80亿元,同比增长7%;净利润4.8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同一季度,内容成本同比下降3%,研发费用下降6%。在投资者看来,爱奇艺的盈利相当一部分是砍掉内容、研发支出的结果。
爱奇艺大手笔砍内容、砍研发、砍营销费,始于2022年的“降本增效、冷静增长”战略。对于砍内容,爱奇艺CCO(首席内容官)王晓晖对外发布了一个“四个放弃”原则:放弃单纯迎合向的内容,放弃悬浮向的内容,放弃明显赔钱的内容,放弃没有创新的内容。
“爆款制造机”?其实不一定靠谱
在“降本增效”战略指引下,2022年第三季度,爱奇艺的营收成本同比大降19%至57亿元,其中内容成本同比下降18%至43亿元,研发、营销费也同比两位数下降。2023年,爱奇艺又将“降本增效”延续一年,持续挥刀自砍,直至盈利。
砍掉赔钱的垃圾内容,大方向没有错。但是,内容上放弃长尾,一味依赖头部爆款,让爱奇艺的生意看上去像一场赌博:当遇上《狂飙》《三大队》这样的爆款,业绩上涨;当遇上一两部扑街大剧,业绩又快速下探。
爱奇艺一再宣称已掌握一套持续打造爆款的方法论,但在实操上,“爆款制造机”却常有失灵。去年第一季度,爱奇艺凭借一部《狂飙》赚得盆满钵满,但第二季度却接连几部大剧撞墙,被竞争对手的爆款压住。比如,爱奇艺寄予厚望的古偶《七时吉祥》在线观看数仅7+,与前一部《莲花楼》的百万在线观看相比,实为扑街。
在商业模式上,押宝爆款,让爱奇艺更像一个传统制片公司、传统电视台,而非一家互联网科技公司。更何况,爱奇艺的订阅会员在2022年已见顶,不但无增长,反而略有下滑。对于一家告别高成长的公司,二级市场给出低估值,其实并不奇怪。
订阅会员超1亿元,摸到天花板?
依靠大砍成本,爱奇艺实现了盈利,却失去了Netflix式的高估值,也正是国内中型互联网平台集体的疼痛。当风向由长视频转向短视频,当流量进一步向一枝独秀的抖音系集中,作为主打长视频的中型平台,爱奇艺已摸到天花板,成长空间已不大。
爱奇艺由百度支持,在2018年3月上市,也曾是一家充满狂想的创业公司。上市之后,爱奇艺一下子规划了商城、游戏、直播、漫画等八大业务,设计了广告、会员付费等九种变现方式,一年中上线了21款产品。
2019年,爱奇艺的净亏损达到103亿元,比上市前一年放大近三倍。这样的烧钱状态又持续两年,至2021年底,爱奇艺可用资金达到最低点,又面临沉重的还债压力。
于是,爱奇艺又挥刀自砍,砍掉或收缩战略部、研究院、新消费事业群、游戏中心、短视频APP等非核心业务,“减少非必要投入”。在一轮又一轮裁员后,爱奇艺员工人数一年内减少24%,不可谓不惨烈。
另一方面,广告主转向短视频平台的效果广告,长视频广告的市占率由2018年的7.4%下降至2022年的3.2%,爱奇艺的广告业务首当其冲,出现萎缩。至去年第三季度,爱奇艺六成收入来自早已见顶的订阅会员,逐渐失去未来想象力。
押注爆款,本质上不是一个模式
“降本增效”,也让爱奇艺的社会评价降至冰点,因业务收缩、裁员导致的纠纷一再出现。去年8月,爱奇艺旗下的VR公司“梦想绽放”业务陷入停顿,上百名员工被欠薪。四个月后,“梦想绽放”又启动一轮裁员,员工人数缩减至50人以内。
“梦想绽放”崩盘之际,至少50名员工向爱奇艺CEO龚宇发出求助信,但无回应。被裁员工只好抱团劳动仲裁、起诉维权、向公司高层讨要说法,满城风雨,一地鸡毛。要知道,在元宇宙火爆之际,XR业务一度被命名为“哥伦布事业部”,为爱奇艺创新业务的主要亮点之一,一边对外经营2C品牌,一边对内支持爱奇艺的内容业务。
当然,“梦想绽放”只是一个插曲,更要害的依旧是爱奇艺在两年“降本增效”之后形成的商业模式。影视综行业的偶然因素实在太多,押注爆款,对一家互联网公司而言,本质上不是一个模式。
去年初,一部《狂飙》大火,让爱奇艺会员订阅大增55%,创下史上最好纪录。2024年初,开年爆款由腾讯视频押注的《繁华》夺得,爱奇艺只能陷入沉默,股价经历一轮暴跌。
烧掉数百亿真金白银之后,要做“中国版Netflix”的爱奇艺,反而距真正的Netflix越来越远,正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
作者:Bugle-X / 数智猿
编辑:余小鱼 / 数智猿
来源:数智猿
合作|张子鹏 newsmedia007
----------------------------
(科记汇,财经、科技先锋,资深内容团队,三十家网络平台同步。不保证以上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市场有风险,投资交易需谨慎。所涉标的不做任何推荐,据此投资交易,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