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氪汽车“零起火”神话,遭崩塌挑战,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
事故频发,从碰撞起火到质量争议
2025年3月18日,深圳龙华区龙澜大道上的一起交通事故引发全网关注。一辆极氪009MPV在高速行驶中失控,连续撞击道路中央金属护栏后迅速起火,现场视频显示,车辆在数分钟内被烈焰吞噬,仅剩焦黑车架。据极氪官方声明,事故导致车内乘客受伤送医,起火原因初步归因于“连续碰撞”,但未明确电池系统是否存在缺陷。这起事件距离极氪宣称“全球唯一新能源零自燃纪录”仅两个月,其“零起火、零自燃”的品牌承诺遭遇严峻挑战。
事实上,这并非极氪首次陷入起火争议。回溯近年事故记录,极氪009与001车型多次因碰撞或异物撞击引发火情:2024年11月,云南保山一辆极氪009因碾压货车掉落的金属零件导致电池撞击起火;同月,广东珠海一台极氪001行驶中突发自燃;更早前,浙江绍兴、安徽马鞍山等地的极氪001亦因底盘磕碰出现冒烟或过火现象。尽管极氪官方多次强调事故与动力电池无关,但频繁的火情仍引发消费者对其安全性能的质疑。
安全是最大的豪华,起火事件,是对安全的严重挑战。
宣传与现实的撕裂,实验室测试的局限性
极氪汽车长期以“安全标杆”自居,其电池系统宣称通过针刺、火烧、碾压等6大极限测试,甚至展示了电池包在22吨压路机碾压后仍“不起火”的实验视频。然而,现实中的事故暴露出实验室数据与复杂路况的巨大差异。例如,深圳事故中,高速碰撞可能导致电池包外壳刺穿、电解液泄漏,而实验室测试通常针对单一变量,无法模拟多向撞击或极端形变。此外,极氪对“自燃”的定义存在争议——部分事故中,火情源于电池以外的车身部位,被排除在“自燃”范畴外,这种选择性宣传引发消费者对企业诚信的质疑。
行业对比数据显示,特斯拉、比亚迪等品牌通过电池管理系统优化和材料创新,显著降低了起火概率。例如,比亚迪的刀片电池采用磷酸铁锂技术,热失控风险较低;特斯拉则通过BMS系统实时监测电池状态。相较之下,极氪的麒麟电池虽采用CTP3.0技术提升能量密度,但在碰撞后的热管理能力仍存疑。有业内专家指出,新能源汽车的安全设计需从“被动防护”转向“主动预警”,而极氪在事故响应机制上的滞后进一步加剧了信任危机。
用户投诉激增,从电池衰减到智驾隐患
除起火事件外,极氪的质量问题亦集中爆发。车质网数据显示,2025年3月以来,极氪投诉量达40宗,涉及动力电池故障、智能驾驶系统缺陷等核心问题。浙江车主周先生反映,其2022款极氪001 WE86车型续航严重缩水,实际里程仅为标称值的60%,且充电功率被“锁电”。类似案例在社交平台大量涌现,车主质疑极氪通过OTA升级变相降低电池性能。
智能驾驶系统的可靠性同样引发争议。2025年3月,青银高速上一辆极氪7X在开启智驾后突然撞向护栏,极氪归咎于驾驶员取眼镜导致方向盘失控,但车主提供的行车记录仪显示,车辆在弯道中持续偏移,智驾系统未能及时纠正。更有车主投诉称,极氪在事故后要求签署“数据提取协议”,其中包含涉嫌侵犯用户隐私的条款,此举被指“设置维权障碍”。
安全神话背后的监管真空
极氪事件折射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深层矛盾。一方面,车企为争夺市场份额,过度宣传“零自燃”“五星安全”等概念,忽视了真实场景中的风险;另一方面,消费者对电动车安全的认知仍停留在“实验室数据”层面,缺乏对复杂路况的风险预判。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专家指出,当前行业标准侧重电池单体安全,对整车碰撞后的热失控防护缺乏细化要求,导致部分企业“重测试、轻实战”。
此外,极氪在事故处理中的“避重就轻”策略亦引发舆论批评。例如,深圳事故声明未提及电池系统检测结果,仅以“碰撞导致火情”敷衍回应;云南保山事件中,极氪将责任归咎于前车掉落零件,却未解释为何同款车型在类似撞击下频繁起火。这种危机公关方式被认为是“甩锅”行为,进一步损害了品牌公信力。
多个品牌汽车的起火事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监管部门应该发挥权威作用,加强对车企的监管,给消费者一个放心的交代,而不是出了问题,都难以解决。
从技术革新到用户信任重建
面对信任危机,极氪需采取实质性行动。首先,应公开事故调查的第三方报告,明确电池系统在碰撞中的失效原因;其次,加大电池安全技术研发投入,如引入固态电池或改进热管理系统;再者,优化智能驾驶算法,避免过度依赖实验室数据,加强极端场景测试。同时,企业需重塑与用户的沟通方式,摒弃“零自燃”等绝对化宣传,以透明态度回应关切。
行业层面,监管部门应推动建立更严格的碰撞后安全标准,强制要求车企披露电池热失控数据,并建立召回补偿机制。消费者亦需理性看待电动车安全,在购车时关注企业的安全技术迭代能力而非营销话术。
极氪汽车的起火事件不仅是个案,更是新能源行业“安全神话”与现实断裂的缩影。当实验室数据遭遇真实路况的考验,当营销承诺面对生命安全的拷问,企业唯有回归技术本质,以敬畏之心造车,方能重拾消费者信任。这场危机,既是挑战,也是整个行业迈向成熟的契机。
不保证以上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市场有风险,投资交易需谨慎。所涉标的不做任何推荐,据此投资交易,风险自担。
科记汇,资深财经媒体人创办,财经报道先锋,年阅读观看量数亿。关注研究重大财经动态、企业家精神、商业文明发展历程,报道大型企业、上市公司、创业公司关键发展节点。内容同步数十家网络平台。欢迎提供报道线索和采访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