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广州市海珠区琶洲阿里中心大厦顶楼发生一起孕妇维权事件。现场视频显示,一名手持“强烈抗议阿里恶意非法解雇临产孕妇”条幅的女子与安保人员对峙,消防救援人员随后介入劝导。事件经网络传播后,迅速引发舆论关注。

淘宝买菜当日发布情况说明称,涉事员工为外包公司“仁励窝人力资源服务(广州)有限公司”的“生态员工”,因广州区域业务调整出现岗位变化,但并未被辞退,且照常发放在岗工资。阿里巴巴强调,“生态员工”的用工模式符合法律要求,公司将继续与外包公司合作保障员工权益。

然而,这一回应未能完全平息争议。劳动法专家指出,外包员工的孕期权益虽受《劳动合同法》保护,但实践中存在“假外包真派遣”的现象。若阿里对岗位调整有直接决策权,可能被认定为实际用人单位,需承担违法解除的法律后果。广州市海珠区人社局已介入调查,事件后续进展待进一步披露。

两年裁员6.5万人,战略收缩与成本优化

此次事件背后,是阿里巴巴近年来持续的人力资源调整。数据显示,2024年阿里巴巴自然年裁员24940人,员工总数从2023年底的219260人缩减至194320人。2022年至2024年三年间,员工规模从巅峰时期的25.9万人累计减少6.5万人,减员比例达25%。

从业务板块看,淘天集团、菜鸟网络、本地生活服务、云智能集团及大文娱板块均受到裁员影响。其中,淘宝天猫研发部门裁员比例达25%,云智能集团(阿里云)裁员7%。不过,云智能集团与国际数字商业集团因技术研发投入扩大实现了人员增编。

裁员直接带来成本优化。按人均年薪40万元估算,2024年裁员节省成本约100亿元。阿里巴巴在财报中表示,裁员是“战略聚焦”的必要举措,旨在提升运营效率,将资源集中于核心业务。

财报业绩的盈利回升与增长隐忧,聚焦AI驱动

尽管面临争议,阿里巴巴的财务表现呈现“盈利回升但增长承压”的特点。2025财年第三季度(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营收2801.5亿元,同比增长8%;净利润464.3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33%,主要受益于投资收益改善和运营效率提升。全年数据显示,2024财年营收1312.43亿美元,同比增长3.58%;净利润111.20亿美元,同比增长5.14%。

核心业务中,淘天集团收入1360.9亿元,同比增长5%,客户管理收入(佣金与广告)增长9%,显示商业化举措初见成效。阿里云收入317.42亿元,同比增长13%,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六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成为增长引擎。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收入638亿元,同比增长32%,速卖通Choice业务订单量占比超70%,预计下一财年实现单季度盈利。

然而,增长背后存在隐忧。淘天集团收入增速5%,仍低于市场预期,客户管理收入依赖的佣金与广告收入受商家付费意愿下滑影响,货币化率面临压力。灵活用工模式下的员工权益问题,也可能对企业声誉造成长期影响。

为应对市场变化,阿里巴巴实了“1+6+N”业务分拆计划,逐步剥离非核心业务,累计退出高鑫零售、银泰百货、小鹏汽车等12个业务线,套现超200亿元。同时,公司加大在AI与云基础设施领域的投入,计划未来三年内斥资3800亿元,重点发展“AI+云”一体化战略。

在电商领域,阿里巴巴持续执行“用户为先”战略,通过低价策略、用户体验优化和商家扶持巩固市场地位。国际业务方面,速卖通与菜鸟的协同效应增强,跨境包裹5日及10日配送妥投率同比翻倍,推动订单增长。阿里云则通过通义千问大模型和AI产品创新,巩固技术领先地位,AI相关收入连续六个季度三位数增长。

此外,阿里巴巴在组织架构上进行了多项调整,包括钉钉换帅、阿里云与钉钉的战略协同,以及推动内部员工自由转岗以提升协同效率。这些举措旨在增强组织灵活性,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监管、竞争与内部治理,平衡增长与责任

尽管战略调整取得一定成效,阿里巴巴仍面临多重挑战。

2024年8月,市场监管总局督导阿里巴巴完成三年整改,停止“二选一”垄断行为。监管常态化对平台经济的合规要求提升,可能限制业务扩张空间,公司存在反垄断监管压力。

另外,目前市场竞争加剧,国内电商领域,拼多多、抖音电商持续分流用户。国际市场,亚马逊、SHEIN等对手挤压速卖通增长空间。此次孕妇维权事件暴露了生态员工权益保障的短板,可能引发更多劳动纠纷,影响企业形象,灵活用工也存在争议。

技术投入回报周期长,AI与云基础设施的巨额投入短期内难以完全转化为利润,若商业化不及预期,可能拖累利润率。尽管多家机构上调目标价,但市场对阿里云估值仍存分歧,股价受宏观经济和地缘政治影响较大。

此次孕妇维权事件不仅是个案,更折射出灵活用工时代劳动者权益保护的系统性问题。阿里巴巴在追求战略转型和业绩增长的同时,需更加重视员工权益保障,避免类似事件重演。

从行业层面看,灵活用工模式的监管漏洞亟待填补。人社部等部门已启动职业伤害保险试点和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但外包员工的社保、同工同酬等问题仍需进一步明确。企业层面,应建立外包公司合规审查机制、设立独立申诉渠道,以平衡用工灵活性与劳动者权益。

未来,阿里巴巴能否在“用户为先、AI驱动”的战略下实现可持续增长,同时化解监管、竞争与内部治理的挑战,将是其能否重塑行业标杆地位的关键。而此次事件,或许只是转型路上的一个缩影。

阿里孕妇顶楼维权事件背后的隐忧-科记汇

---------------------

不保证以上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市场有风险,投资交易需谨慎。所涉标的不做任何推荐,据此投资交易,风险自担。

科记汇,资深财经媒体人创办,财经报道先锋,年阅读观看量数亿。关注研究重大财经动态、企业家精神、商业文明发展历程,报道大型企业、上市公司、创业公司关键发展节点。内容同步数十家网络平台。欢迎提供报道线索和采访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