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息传递到价值共创,讲好大国重器的中国故事

原国锋

习近平总书记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定位为“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强调“新闻舆论工作处在意识形态斗争最前沿”,“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当前媒体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舆论场更加多元。这些变化不仅重塑着信息传播格局,也对公众的信息消费行为产生深远影响。在信息全球化与价值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央企的信息传播使命已从单向新闻传递转向立体化价值输出。面对公众日益增长的科学素养需求与文化认同渴望,打破传统宣传边界,重新定义和整合新闻宣传要素,系统谋划信息传播工作,推动科普与文化深度融合的传播体系建设,实现从“传播力”到“凝聚力”的跃升,成为央企增强社会影响力、服务国家战略的关键路径。

作为我国船舶工业唯一的行业媒体,中国船舶报社始终秉承“服务国家战略、引领行业发展”的宗旨,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浪潮中锐意进取,切实履行中国船舶集团新闻宣传中心职责,全力打造船舶大科普大文化传播体系,构建起集政策宣传、行业服务、国际传播于一体的全媒体传播生态,走出了兼具央企喉舌与专业媒体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近两年,1件作品获评中国新闻奖,9件作品获产业行业新闻奖、中国经济新闻奖,7件作品荣膺“国企好新闻”;“中国船舶”微博4次荣登“全国十大国企央企微博”榜单,“中国船舶”抖音号连续两年在央企政务抖音播放量排名第一,“中国船舶”快手号获评“年度影响力政务账号”。

政治高度:心怀“国之大者”,推动传播体系向“价值型”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

央企是我国装备制造的主力军,是国民经济的顶梁柱。当前,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央企新闻宣传工作不能局限于传统的信息传递功能,更要成为服务国家战略、凝聚社会共识、塑造国际形象的核心抓手。把新闻宣传深度融入国家战略,既是央企的政治责任,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综观目前央企新闻宣传工作,有的仍然聚焦于企业成就与产品推广,将传播升维为“国家叙事”的意识与能力还较薄弱;有的仍然依赖传统的纸媒发稿,“整合资源、跨界融合”停留在概念层面;总体上新媒体内容原创力不足,融媒体人才短缺,既通晓行业专业硬核技术,又擅长软性表达艺术的复合型团队更是凤毛麟角;不少企业新闻供给方式局限于“我说你听”的单向输出,未能构建起与科研人员、行业专家、社会公众的对话机制。

在中国制造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进程中,如何发挥新闻宣传主力军作用、占领意识形态传播主阵地,央企新闻宣传需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将政治引领、专业深耕与情感连接有机结合,彰显喉舌功能与专业媒体的独特价值,推动传播体系从功能型向价值型转型升级。因此,央企必须立足“国家视角”谋划新闻宣传工作。作为国家战略的坚定执行者,央企唯有以国家战略为坐标,以创新传播为路径,以全球视野为格局,将企业的“点滴实践”汇聚成国家的“时代强音”,才能更好地在新征程中书写担当与荣光。

重大主题宣传站稳国家立场。报社聚焦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精心策划、守正创新,推出一系列有深度、有影响力的主题报道,充分展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船舶集团凝心聚力,书写新时代舰船报国、智领深蓝的壮丽诗篇。2024年,福建舰海试、国产首艘大型邮轮商业首航等全媒体报道,频上热搜、点击过亿。同时,报社建立全周期报道机制,让重大工程报道形成传播标杆。对国产首艘大型邮轮进行持续3年的跟踪报道,以鲜活的笔触和镜头,为读者铺展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阔画卷,累计发布深度报道120余篇、专题视频45部。此外,开设“每周评论”“产业聚焦”等特色栏目,系统解读国家“双碳”以及智能船舶等政策,助力我国加快实施“造船强国”“海洋强国”建设。

深耕行业抢占舆论高地。坚持内容为王精品战略,构建“1+N”内容生产矩阵,形成以“政策分析+产业洞察+技术解读”为特色的报道风格,与船海行业同频共振。中国船舶报改版推出《产经专刊》,立足产业行业深度解析,关注热点,直击痛点,破解难点;旗下《船舶经济贸易》杂志覆盖船舶设计科研院所、配套企业、航运公司等全产业链环节;持续编纂出版《中国船舶工业年鉴》,每年梳理船舶工业大事;建成包含30余万篇文章、15万余张图片和多种影像资料的国内首个聚焦船舶行业全产业链的数字资源库,为我国船舶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信息动能”。

搭建全媒体文化传播平台,开创传播新范式。报社高度重视顶层谋划,搭建与建设世界一流船舶集团相匹配的全媒体文化传播平台。在宣传方面,启动“船舶头条”客户端建设,一报、一刊、12个新媒体平台齐头并进,新建“船舶直播间”,为全方位、多维度传播助力添彩。在文创、文艺方面,出版《院士风采录》等图书,成立专职文创团队,开设淘宝、抖音网店,销售船舶文创产品。在文旅、文展方面,承办中国船舶集团“国企开放日”活动,承接“书香船舶”文化阅读项目,传播“军工文化”研学活动,开展各类新闻业务培训,等等。目前,报社新媒体平台总用户量突破300万,短视频播放量超10亿。依托微博、抖音、快手平台,报社与中国军工、中核集团、中国航空工业、中国石化等平台联手多次共创,向海内外传播中国船舶工业成就。在内容创作上,引入多媒体元素和交互式设计,辅以故事化、趣味化的叙述方式,让“硬科技软解析”“冷知识热表达”,增强报道的视觉效果和互动性,取得良好传播效果。“中国船舶”抖音号发布“舰船科普”系列短视频,以动画形式解密航母阻拦索技术,播放量超200万,获赞超10万;《潜艇隐身原理》《大型邮轮稳性设计》等作品被“国资小新”转载,成为现象级科普案例。

在全球战略博弈更加激烈的当下,央企新闻宣传的核心任务已从展示成就升级为诠释中国发展理念。从“双碳”目标到高水平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从“一带一路”倡议到海洋强国建设,国家战略为央企指明了发展方向。新闻宣传作为连接企业与社会的桥梁,必须主动将这些战略转化为公众可感知的语言陈述,将宏观战略转化为微观情感共鸣,形成推动战略落地的社会合力,用社会共识支撑国家战略,这也是央企新闻宣传得天独厚的优势所在。

中国船舶报社前瞻性布局,提前谋划传播议题,联合高校、智库打造战略传播联盟,形成资源互补优势,从“讲战略”转向“传价值”,构建更有效力的传播体系。报社将船舶海洋装备工业的硬核科技与行业文化的软实力相结合,在新闻宣传方面大胆破题,构建起“科普为基、文化为魂、传播为翼”的生态体系,实现了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全面提升。

专业深度:扎根行业沃土,提升信息传播核心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正面宣传,要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这为央企做好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指明前进方向,也提出更高要求。

央企所处行业领域的战略地位和极端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公众而言,却存在专业门槛。行业属性决定传播特质,那些泛泛而谈、数据堆砌显然不能满足公众对权威、专业内容的需求。在专业性与普及性之间找到平衡点,让战略价值可知、让行业精神可触、让硬核技术可感,应该成为央企新闻宣传追求的目标。当每一篇报道都能成为行业知识的“解码器”,每一次传播都能点燃公众探索的好奇心,央企便真正完成了从行业巨头到“价值灯塔”的蜕变。从这个角度看,行业术语、技术原理的“翻译”能力,是央企信息传播的核心竞争力。

“硬核科技软性解析”不仅需要主动作为的意识,更需要有专业知识储备的人才支撑。报社建立“技术翻译官”机制,选拔兼具专业背景与传播能力的“双栖人才”,或与科普作家、科技博主合作,将技术文档转化为通俗文案;邀请权威专家开设专栏,以“技术访谈+热点解读”形式输出观点,借助外部视角促传播“破圈”。

在引入“外部智脑”协作的同时,培育“记者+工程师”复合型人才团队更成为紧迫课题。报社组织记者编辑定期赴一线蹲点采访,沉浸式体验设备装配、质量巡检等实际工作,感知行业特点和专业技术;开发“云学院”“船舶百科”等在线平台,开放技术课程、行业数据库,吸引专业人士与公众共同学习,搭建行业知识共享平台。报社连续4年策划开展中国船舶集团“国企开放日”活动,仅在2024年,就邀请20余家中央、行业媒体记者及网络大V等近40人,登上我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 魔都号”,走进七〇八所、中船动力等科研制造企业,与一线员工、科技成果进行零距离接触、沉浸式互动,近距离触摸船舶工业的科技脉动,共同见证中国船舶近年来高质量发展取得的累累硕果。

社会温度:聚焦公众需求,传递情感价值

当前,公众对于央企的认知仍停留在“国之重器”“行业巨头”等宏大标签上,深奥的专业术语成为横亘在央企与公众之间的无形壁垒。如何将诸如船舶智能制造等“高冷”领域的信息,转化为有温度、有趣味、有共鸣的传播内容,成为央企新闻宣传亟待破解的课题。当航母、邮轮、“奋斗者”号化作一个个毛绒玩具在海面上欢腾跳跃,当深海钻井平台变身“海底变形金刚”……那些冰冷的钢铁装备便真正融入了公众的生活。这场传播变革的目标,不仅要让群众喜闻乐见,更要让每个人都成为国家科技进步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受益者。

“热表达”不能局限于表现形式的创新,更需注入情感价值。央企的社会温度,要体现在对公众关切的回应、对民生需求的洞察,以及对个体价值的尊重上。在对我国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的报道中,中国船舶报社不仅报道“梦想”号创新突破亮点、研发建造难点,更着力挖掘造“梦”人的心路历程、科普“梦想”成真的科技含量,多维度展示了“梦想”号的伟大之处,与读者共鸣共情。通过鲜活的表现形式破除认知壁垒,让知识“看得懂”;用真实动人的故事连接个体命运与国家战略,让情感产生共鸣;构建开放平台,使传播从单向输出转向双向奔赴,让公众置身其中。一系列探索尝试,让央企新闻宣传正在不断“升温”。

综上所述,大型央企的新闻传播从信息传递到价值共创的跃升,既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举措,也是连接企业与公众的情感桥梁。唯有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以政治高度把准方向,以行业深度筑牢根基,以社会温度凝聚共识,让科普成为文化载体,让文化成为科学注解,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中国故事便自然而然地在铸就“大国重器”中流淌出来。

(作者系中国船舶报社总编辑、常务副社长,中国船舶集团新闻宣传中心常务副主任)

原文刊发于《新闻战线》2025年4月(上)。

责任编辑:武艳珍

新媒体编辑:喻瑾

---------------------

不保证以上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市场有风险,投资交易需谨慎。所涉标的不做任何推荐,据此投资交易,风险自担。

科记汇,资深财经媒体人创办,财经报道先锋,年阅读观看量数亿。关注研究重大财经动态、企业家精神、商业文明发展历程,报道大型企业、上市公司、创业公司关键发展节点。内容同步数十家网络平台。欢迎提供报道线索和采访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