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协鑫能科(002015.SZ)发布2024年度报告及2025年一季度报告。报告指出,协鑫能科通过“能源资产”+“能源服务”双轮驱动,形成整体能源生态闭环,助推业务转型升级和利润增长。年报首次披露能源服务相关数据,这其中,虚拟电厂成为关注焦点。

年报称,公司通过数字化技术赋能,提升公司虚拟电厂运营管理平台的智能化水平,在电力失衡或突发情况下可以发挥快速响应、移峰填谷、负荷调控等作用,保障电力供应的稳定,降低能源消耗。截至2025年3月底,公司在江苏省虚拟电厂可调负荷规模约 550MW,占江苏省内实际可调负荷规模比例约 30%。

业内人士称,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分布式能源和新型储能系统规模快速扩大,以及新能源装机比例及用户侧间歇性负荷的进一步增长,对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虚拟电厂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江苏省首批虚拟电厂注册单位,协鑫能科锚定“成为领先的虚拟电厂运营商”目标加快转型,全力打造“虚拟电厂+分布式能源+绿电交易”的智慧综合服务体系。目前,公司虚拟电厂拥有国家“需求侧管理服务机构”一级资质,在技术、服务和团队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成立13年以来,已参与100余次需求响应、辅助服务业务。

据协鑫能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协鑫能科虚拟电厂由“仓颉”能源管理平台、灵活资源聚合平台和可调资源编码规则构建而成的GCL虚拟电厂体系,通过三个部分的协同发力,为能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扬子石化项目作为能源类“用电大户”年用电量达30亿kWh,自2024年参与协鑫虚拟电厂平台以来,当年累计参与30次填谷响应,累计调节电量超300万千瓦时,直接收益约300万元;扬州绿杨水泥项目年用电量约5500万kWh,但在平日白天并无负荷。在2024年参与15次虚拟电厂填谷响应,选择在对应时段内开启生产负荷调节,有效降低电力成本,累计创造收益约55万元;苏州太湖新城能源中心项目为周边200万平方米建筑提供供冷、供热服务的区域能源中心,年用电量约600万kWh,通过调节冷水机组的方式参与虚拟电厂18次,累计收益约45万元,也让该中心能源运作更加高效安全。

今年4月8日,国家两部委联合发布虚拟电厂专项支持政策,明确提出到2030年全国虚拟电厂调节能力突破5000万千瓦的目标。协鑫能科领先的虚拟电厂业务,实现对分布式能源的响应分配、灵活潜力挖掘、多元负荷预测及实时协调控制等,既为项目方带来切实的利益,又保证了电网安全稳定的运行,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推动新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

---------------------

不保证以上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市场有风险,投资交易需谨慎。所涉标的不做任何推荐,据此投资交易,风险自担。

科记汇,资深财经媒体人创办,财经报道先锋,年阅读观看量数亿。关注研究重大财经动态、企业家精神、商业文明发展历程,报道大型企业、上市公司、创业公司关键发展节点。内容同步数十家网络平台。欢迎提供报道线索和采访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