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金融研究院发布普惠金融白皮书:数字化是普惠金融发展的必经之路
如何借助数字科技来提升普惠金融的触达能力、降低运营成本,已经成为现阶段普惠金融领域的重要议题。
8月9日,京东金融研究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共同发布《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的行业实践》白皮书(下文简称“白皮书”)。白皮书认为,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加速了数字普惠金融模式的形成,有助于解决普惠金融“普”、“惠”、服务质量和可持续的问题。数字普惠金融是普惠金融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将对促进中国金融的“草根化”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推动市场扩容和行业生态优化
以小微企业、农民等作为重点服务对象的普惠金融业务在近年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业务覆盖率低、单户收益率低、风险控制难的问题一直存在。究其原因,普惠金融目标群体数量多、规模小,在前期的客户信息收集阶段,传统金融机构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又难以实现精准的客户营销;同时,传统金融产品服务流程繁琐,使得普惠金融业务中单户收益率极低,不少机构在业务拓展上有心无力。
对此,白皮书认为,数字科技的运用不仅可以解决获客难题,而且可以通过信贷审批技术的优化,以及风控能力的提升,降低机构的运营成本、提升单户收益率。
“数字普惠金融是普惠金融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京东金融研究院院长孟昭莉认为,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改变了传统普惠金融的信贷逻辑,数字即信用的理念成为现实;另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也降低了传统普惠金融的服务成本,提高了运营效率。
更重要的是,数字科技不仅能够带来新的市场增量,拓宽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更推动了行业生态的优化,为传统普惠金融发展的困境提供了“破局”的路径。
例如, 在农村金融方面,“数字农贷”模式不仅改变了传统信贷依靠抵押物的逻辑,而且显著优化了农业产业的数字化管理水平;在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方面,基于数字技术的全供应链金融方案可以显著提升不同行业的供应链综合管理能力;引入了大数据精准营销、SaaS服务平台的科技众筹模式,大大提升了众筹的效率,未来还可与AR/VR及区块链技术有机结合……
“需要创新的不仅仅是数字科技,更包括科技应用于金融和产业经营的方式,以及科技对市场空间的挖掘和行业生态的重塑,这是数字普惠金融‘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必要前提。”白皮书中提到。
传统机构数字化转型加速
“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也要和金融服务深度融合,以新的手段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贺俊看来,社会已进入数字化时代,面临变局,各行各业必须做出的抉择,已经不是“要不要”数字化转型,而是“如何转型”。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同样如此。目前,不少金融机构已经将数字化转型提上了日程,金融科技公司的参与程度也越来越深。
白皮书认为,金融机构的优势在于拥有相关业务的金融牌照和健全的网络体系,具备先天的获客优势;而金融科技公司的优势在于强大的技术实力和数据资源,具备降低服务成本和优化风险控制的优势。因此,双方的多层次、深入合作有助于短时间内提升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不过,白皮书同时提示,数字普惠金融的次生风险也需要高度重视。其中不仅包括流动性风险、结算风险、操作风险、融资风险以及数据隐私保护风险,另外还面临技术性风险、平台风险等。白皮书指出,数字金融带来的新型风险将与金融服务的固有风险交叉、叠加,加之数字普惠金融产品更新迭代较快,可能会形成多样化的金融风险。
对此,孟昭莉建议,除了法律、政策等监管框架的完善之外,还可以考虑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创新监管模式。通过提高数据收集的范围、频率,减少监管盲区;运用信息收集、共享技术实现跨平台监管,使跨平台的数据互通透明化;合理利用远程技术加强金融从业人员与监管部门的沟通,减少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风险误判;全面综合征信评估系统、反欺诈系统、监控预警系统等数字金融风控体系信息,提前识别并打击个别风险,防止风险蔓延。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对内容的准确与完整不做承诺与保障。过往表现不代表未来业绩,投资可能带来本金损失;任何人据此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
--------------------
科记汇新媒体内容中心,欢迎约访、投稿、合作,请联络微信号:newmedia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