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数科与IDC联合发布报告:区域性银行数字化转型需求更加迫切,更需要量身定制的转型规划
7月7日,京东数字科技集团与第三方市场研究机构IDC共同发布《中国区域性银行数字化转型白皮书》。白皮书基于对50余位区域性银行CIO、信息科技部负责人的深度调研,就城商行、农商行等区域性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现状及发展挑战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核心建议。(报告PDF版获取方式请见文末)
未来已至,面对新兴技术的快速突破和应用,面对内外部的变革压力,面对客群的新特征与新需求,银行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大势所趋。相比大型银行,区域性银行的数量十分庞大,但在业务规模、资金实力、科技水平和人才储备等方面均存在差距。因此,区域性银行的数字化转型需求更加迫切,也更加需要量身定制的、思路清晰的转型规划。
区域性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力和现状
与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民营银行及互联网银行相比,以城商行和农商行为代表的区域性银行正面临经营地域受限,难享跨区红利;业务模式简单,易受外部环境扰动;科技建设发力较晚,资源有限,容错空间较小等发展挑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区域性银行的数字化转型需求更加迫切。
区域性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力
据IDC调研的50家区域性银行样本中,超九成的样本已经启动数字化转型工作,具体来看,约66%的受访者表示所在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工作已经启动一年以上且有明确进展,约32%的受访者表示转型工作也已在一年内启动。由此可见,不管区域性银行如何定义数字化转型、从何处着手转型工作、转型进展到什么程度,至少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数字化转型是区域性银行的共识,驱动区域性银行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因素则较为多元。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为银行业带来较大的创新空间,许多区域性银行寄希望于借助科技手段实现弯道超车。此外,据IDC调研,业务经营创新的需求、客群特征的快速变化也是驱动区域性银行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最大动力。最后,大行业务下沉、互联网金融企业跨界竞争、以及利率市场化都为区域性银行的盈利能力带来了挑战。
▲驱动区域性银行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因素
区域性银行数字化转型面临的三大挑战
据IDC调研显示,区域性银行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最大挑战排名前三的是:部门间沟通困难、权责不清;缺乏技术人才和技术能力;数据基础较差、整合存在难度。
区域性银行相比于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受制于规模和地方限制,在技术、人才、资金、管理等数字化转型必备的基础能力和资源上面临全方位的挑战。同时,部门沟通及权责决定了数字化转型推动进程的难易程度,而数据基础能力决定了后续的数据整合、应用及对业务的决策和支持,区域性银行在这两个关键方面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区域性银行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
IDC将区域性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划分为领导力与组织架构转型、技术革新转型、运营模式转型、渠道与全方位客户体验转型、信息与数据治理转型这五个方面。
据IDC调研,约32%的受访银行将领导力与组织架构转型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头等大事,并且推进最为迅速,各有约22%的区域性银行对技术革新与运营模式转型极为关注。虽然区域性银行在渠道与客户体验、信息与数据治理这两个方面推进较慢,但是在未来,区域性银行认为这两方面的转型需求是非常迫切的,也将是未来的转型方向。
未来数字化区域银行的关键能力
IDC认为,数字化银行的打造将基于新兴科技基础,围绕数字营销、数字运营、数字风控等领域展开,通过重塑组织与人的关系、构建数据驱动的能力来由内而外地进行变革,由内部管理运营向外部客户服务进行延伸,拓展营销渠道,提高客户体验,实现业务增长。
▲未来数字化银行
在这一变革过程中,区域性银行需结合自身发展特征,对以下五大关键能力加以重视:以人为本的持续变革能力、稳健的技术能力、完善的数据资产化能力、智能的营销运营能力、健全的风险管理能力。
以人为本的持续变革能力
52%的区域性银行受访者表示,在领导力与组织架构转型这一转型维度中,建立权责明确、沟通有效的组织架构是最为重要的。部门之间协调困难、配合不够、沟通不顺、参与不足、权责不清、分工不明确、组织架构调整困难等都是区域性银行的常见痛点。银行在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依然面临传统的体制机制上的掣肘,跨部门之间不愿配合、部门内部等级森严、决策链冗长。银行业务条线与科技条线配合度低、权责不清,技术与业务的双向驱动难以实现。
构建可视化、扁平化的组织架构,提升组织沟通的效率与精度,做到权责分明,才能增强企业内部、团队之间的凝聚力,有效发挥组织及个体的真正价值,打破业务和科技部门的壁垒,持续提升组织协同的效能。步伐较快的区域性银行已经在组织架构上做出了新的建设和转变。
稳健的技术能力
新兴技术的不断应用催生了银行业产品和业务模式的变革,积极拥抱新技术、打造完备的信息科技体系、为业务提供敏捷可用的基础能力支撑,已经成为当下中国银行业的共识。
对于区域性银行来说,除了传统的机房建设、服务器及网点终端设备采购、应用系统开发、日常运维等开支项外,IT投资正向更广泛的信息科技建设领域延伸,在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研发和产品采购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
随着区域性银行业务线上化、场景化、智能化等趋势的发展,高并发、高可用、高性能、扩展能力、迭代能力等互联网架构的能力成为银行所关注并重点建设的内容。
除了构建数字银行基础架构之外,移动端体系能力的建设也是区域性银行所需关注的重点。IDC调研显示,36%的区域性银行在渠道转型中关注超级APP的建设,同样有36%的受访者关注移动端渠道的多样性。在移动端体系能力建设上,区域性银行应基于自身能力及需求,逐步建立开发框架、模块化开发、应用构建、应用发布、流量分发、热修复、消息推送、性能监控等APP建设所需的核心能力,最终建立起移动端统一的研发运维管理规范体系和平台。通过提升移动端的开发、运营、运维效率,区域性银行能够为超级APP的建设打造扎实基础,并迅速提升精细化、智能化运营能力,从而提高获客活客能力及客户体验。
据IDC调研,区域性银行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对于信息数据方面,各有26%的受访者选择关注数据安全、数据分析应用能力,其次有24%的受访者认为需要关注数据标准与接口的统一性。
随着2018年《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的出台,数据不但再次明确了自身作为未来银行核心资产的地位,也成为监管机构统一了解和管理银行的切入点。如何合规地获取数据、做好数据存储与管理、深度挖掘数据价值,是银行在进行数据治理时需要主要思考的问题,也是银行实现数据资产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完善的数据资产化能力
由于经营规模单一、经营范围受限,多数区域性银行的基础数据规模和数据质量存在不足。虽然区域性银行的数据质量相对较差,但是受限于业务量及历史沿革,重新清洗的工作量也相对较小,因此,对于城商行和农商行而言,数据治理的难度并没有想象中的高,首先需要管理层认识到数据治理的重要性,并做好这是一项长期的、投入效果显现较晚的工作的心理准备。其次是制定治理规划,划清部门权责,确认主导治理的团队,并协调各部门积极配合,同时,对新产生的数据务必要严格按照数据标准进行管理与存储,做到历史数据追溯治理、新生数据实时管理。
银行是基于大量信息和数据设计金融产品、提供金融服务的组织,同时,银行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信息和数据。对于区域性银行来说,通过有效的数据管理及治理,有望形成规范的数据体系与标准,为新兴技术的赋能与实践提供良好的数据基础。
智能的营销运营能力
在大行业务下沉、金融业务同质化、金融脱媒等一系列趋势下,客户对于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选择变得越来越多,如何在多方竞争中挖掘客户需求、发展客户资源是区域性银行营销的当务之急。区域性银行应通过营销理念定位、营销团队建设、营销平台搭建、营销模式革新和营销资源整合等方面搭建一整套完备的客户营销体系。
健全的风险管理能力
区域性银行的整体风险管理能力相较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来说较为薄弱。对于过往主要经营线下业务,近些年正大力发展线上业务的区域性银行来说,线上业务的风控能力,如欺诈风险、信用风险等风险的防控能力是区域性银行普遍的薄弱点和痛点,也是线上营销活动及信贷业务开展所必备和亟需的能力。
薅羊毛、机器行为、集团欺诈、账户被盗、虚假申请、刷单套现、身份冒用等线上业务的欺诈风险此起彼伏,新兴的网络黑产形式层出不穷,区域性银行并没有应对这些欺诈行为的业务场景及经验。再者,银行传统的交易反欺诈系统多以信息安全防范手段或事后控制分析手段为主,难以做到实时反欺诈识别。
区域性银行应迅速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针对申请、营销、交易等各环节进行欺诈风险的防控,对客户异常信息与行为进行判断和处理,对欺诈风险较高的活动进行识别和拦截。通过基于设备信息、用户行为等各维度数据来搭建本人识别、人机识别的精准模型和策略,借助多样化识别技术对用户身份进行智能核验。
区域性银行数字化转型核心建议
构建数字化组织架构,充分发挥个体能力
在区域性银行组织架构数字化的背后,是领导层、管理层的思维决策以及企业文化的缩影,其具体体现在科技人员的数量、占比、所处地位及部门结构。
银行组织架构的痛点之一在于跨部门、跨条线沟通中,不同部门、业务条线的人员的认知水平和理念不同,如业务部门和技术部门无法互相理解彼此需求,因而造就了沟通壁垒和条线割裂。
另一痛点在于银行组织架构层级森严、决策体系冗长,无法像互联网企业一样做到扁平化的组织架构和敏捷高效的同步决策、开发迭代。对于区域性银行来说,员工相对偏好稳定环境且应变能力有待提高,全行级的组织架构大幅调整可能难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数字化效果,反而会造成改革初期员工适应困难、影响业务效率等结果。
区域性银行可以更多地尝试组织架构创新的局部试点和逐步推广。银行可以构建敏捷高效的创新团队或创新委员会,可以是针对新兴技术在行内的研发与落地的技术小组,也可以是垂直于各部门、各业务条线的IT支持小组,能够有效促进科技与业务的融合,提升部门配合度和响应度,降低组织横向沟通的成本。其中重要的一点是,这个团队或部门是站在战略高地的,拥有领导层的大力支持的推进转型才不会受到阻碍。
借助区域性经营优势,打造特色金融业务
区域性银行应依托本地优势,结合本地的优势行业,确立优势业务及场景,服务区域经济。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固然强大,但是区域性银行的优势在于其本地化能力。区域性银行长期立足于本地,对于区域内的零售客户、行业企业更为了解,也更懂得客户需求与痛点,在本地的客户基础好,受认可度高。因此,区域性银行不求大而全,但求小而美。
区域性银行应明确自身定位的差异化,城商行需要在本地化的城市缴费、支付、工会、社保、公积金等本地化特色民生服务上,切入客户高频生活场景,开展附加增值服务以转化客户,同时需与本地政务机构、医疗机构、教育机构等深化合作,提供基于生活场景的金融服务;而农商行需结合当地特色行业产业,如农业、制造业、旅游业等,为行业企业提供特色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并与行业企业携手并肩,共同打造产业生态,发挥银行在生态中的角色定位优势,探索生态中的金融服务需求。
通过对外合作形式,建设大数据和AI能力
区域性银行的数据能力建设决定了其未来的长远发展,除了行内数据的治理和应用,与外界的跨界合作也至关重要。区域性银行在建设数据平台时,可以引进多种多样的外部数据源,如行政处罚、失信和奖惩类信息,以及工商、统计、海关、法院、公积金、社保、反洗钱、税务、电力、运营商、房价、金融市场等不同类别的外部数据信息。通过整合并关联内外部数据,区域性银行能够提升营销与风控能力。
区域性银行的对外合作还包括与科技公司进行优势互补,除了流量的引入和生态的搭建等显而易见的合作优势,互联网公司可在数据共享、模型建设、平台搭建、产品设计、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给予区域性银行指导与支持。银行之间或是银行业联盟的数据打通能够大力推动银行联合风控、联合贷款、聚合支付等业务的开展。
区域性银行数字化转型优秀实践案例—— 苏州农商银行
作为扎根于吴江、全面融入苏州的区域性银行,苏州农商银行以服务苏州城乡一体化和长三角一体化为目标,通过“11448”发展战略向零售银行、轻型银行、智慧银行和特色银行转型⸺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为立行之本;强化零售、公司、机构民生、金融市场“四轮驱动”;推动吴江、苏州、异地、线上“四板联动”;构筑产品管理、渠道平台、风险管理、资负管理、金融科技、激励约束、队伍建设、企业文化。
具体来看,苏州农商行的数字化转型主要聚焦于组织架构转型、技术架构转型、发展数字化业务三方面。
组织架构转型
苏州农商银行通过推进事业部制改革,调整和优化了组织架构,按照“前台营销到位”的原则,设立了零售、公司、金融市场三大总部,增设了交易银行部、数字银行部、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部、战略客户部等一级部门。
此外,苏州农商银行推动以专业化和集约化为特点的中后台部门设置,按照“专业化与条线化发展、灵活性与精简性并存”的原则,有效提高部门以及条线协同作战效率,形成高效、灵活、完善的运行架构。
技术架构转型
数字化转型的浪潮和客户需求的多变促使苏州农商银行开始思考如何进行全行级架构的转型,而不仅仅是部门级的系统重构,而是希望以此解决传统系统间与部门间的信息割裂的问题。围绕金融科技战略规划,苏州农商银行提出建立新一代银行IT架构,通过以金融云平台为基础建设全行级能力复用平台,构建开放的、弹性的、高效的、安全的银行IT系统,从而为业务快速发展提供技术中台、业务中台、数据中台的支持。
通过引入京东数科金融级PaaS平台,苏州农商银行初步实现了技术架构转型,支持了互联网信贷、交易银行业务快速发展。京东数科金融级PaaS平台包括分布式微服务开发框架、分布式数据库、消息中间件、分布式缓存、全链路监控、分布式网关等产品,其中,分布式微服务开发框架(JSF)是京东数科自主研发的高性能分布式服务框架,可提供高性能和透明化的RPC远程服务调用方案,具有高效RPC调用,高可用的注册中心,完备的容灾特性,并支持Dubbo、Restful等多种协议和标准,结合PaaS平台的多种分布式组件,可以快速构建满足高并发、低延时、具备良好用户体验的联网业务。
基于金融级PaaS平台实施大中台战略,利用中台的服务重用、数据累积、快速响应等优势,银行能够实现快速开发、快速响应和降本增效,让企业架构更具“韧性”,面对多变的环境迅速调整。
此外,银行能够基于金融级PaaS平台完成智慧银行建设,建立全行的智慧生态体系,实现线上、线下金融服务互融互通,智慧银行API输出能力提升显著,通过同业、跨界合作,将金融服务融入到百姓的“衣、食、住、行、医、学”等生活场景中,提供360度金融服务体验,产品营销模式转变,搭建智慧银行运营、营销团队,与客户一起成长。为了提升研发质效,苏州农商银行引入DevOps平台,构建了敏捷高效、敏捷的开发运维体系,达到灵活支持客户业务需求的目的,有效支撑了互联网业务的高并发需求,打通了各业务系统中的数据孤岛和实现了快速的场景对接 。
发展数字化业务
苏州农商银行的业务转型战略方向为零售银行、轻型银行、智慧银行、特色银行。在零售银行建设中,苏州农商银行设立零售金融总部,组建零售团队,设立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部,健全财富管理业务体系,开启分层服务模式。通过零售转型,2019年苏州农商行的零售业务建设成效显著,零售贷款较年初增长超30%,零售贷款比重突破20%。
在轻型银行建设中,苏州农商银行致力于从存贷款、重资产领域向投行业务和商行业务进行转型。在智慧银行建设中,苏州农商银行开展智慧网点建设,将柜面业务进行无纸化处理,同时引入智能机具,方便客户自助办理零售业务。在特色银行建设中,苏州农商银行结合国家发展战略方向和地方经济转型升级需要围绕绿色金融、科创金融不断推进金融改革,创新金融发展模式。
关于京东数科金融数字化解决方案JDD T1
为了充分发挥京东数科的金融科技服务经验、助力区域性银行等金融机构实现数字化转型,京东数科于2019年11月正式发布了自主研发的一站式金融数字化解决方案⸺JDD T1。
作为“金融科技操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T1致力于向金融机构提供涵盖IaaS、PaaS、DaaS、FaaS在内的整体数字化解决方案。该方案主要面向银行、保险、证券、基金、消金等金融机构,提供从基础设施搭建,到中台能力构建,再到开放场景对接的全流程的数字化产品与服务,助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帮助金融机构业务增长,管理能力提升,通过组件化灵活组合,适配兼容金融机构现有IT架构。
通过JDD T1方案的应用,金融机构可以快速搭建起弹性供给、灵活调度、动态计量的私有云平台;建立技术中台、数据中台、业务中台能力,提升业务流程的智能化程度,以适应金融产品和服务快速迭代的需求。此外,通过开放平台模式,以API等技术载体,JDD T1能够帮助金融机构与场景端实现无缝对接,从而为细分场景人群提供定制化的金融服务,并形成良性运转的开放生态。
▲T1:金融数字化解决方案全景图
-----------------------------
(市场有风险,投资交易需谨慎。本文信息仅供参考,据此投资交易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