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大数据 | 七夕节,商场如何抓住“浪漫经济”?
疫情后的第一个七夕节火了两张图:
看上去酒店预订、95后才是七夕节最应景的热词。
就连“浪漫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买买买,似乎也是电商远远比线下商场要风光!
连“秀转账”在朋友圈都少了,线下商场的七夕岂不是很“凄惜”?
其实不然!
就拿刚复工的电影院来说,七夕节全国电影票房达5.2亿,成为影院复工以来单日票房最高的一天。2019年七夕票房是5.7亿,2018年是4.7亿。要知道今年的5.2亿可是在上座率只有50%的情况下取得的,可谓突破寒冬,创造历史。
其实线下商场也不像媒体报道中那么冷清,猎豹移动部署在全国32个城市近千家商场的7000多个机器人,监测的大数据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告诉你 #七夕节# 商场的“浪漫经济”真相到底是啥?
真相一:
七夕节商场再现周末客流高峰!
虽然七夕当天(8月25日)全国商场场均客流和周末比起来稍微少一些,但与一般工作日相比还是明显增长了很多。
从几个重点城市看,七夕当天也较前一日有明显增长,比一般工作日客流更密集。
从北京和深圳两个城市的数据来看,七夕的节日效应明显。
真相二:
除了95后,00后也是商场客流主力!
不管是不是七夕,商场客流中女性顾客仍然更多,基本在6成上下。七夕当天,全国商场场均客流中,女性顾客占58.9%,男性顾客占41.1%,基本与平常一样。几个重点城市的顾客性别占比数据和全国的数据基本一致,也是四六开。
从顾客年龄段上来说,商场场均客流中青年是绝对主力,从这个角度说,所谓95后成七夕消费的生力军在商场客流中也有所体现,而不仅是95后,90后、85后同样对商场热度不减。
值得注意的是,七夕当天,00后的青少年群体在机器人大数据监测到的商场场均客流中占比较大,基本在30%-35%左右,有些出乎意料。看来,在七夕这个特殊时间节点,商场如何争取00后群体也是一个重要话题。
不过从不同城市角度而言,七夕当天,青少年群体在商场场均客流还是有明显的差别。在选取的北京、广州、成都、杭州四个城市的数据中,一线城市的北京和广州青少年顾客占比明显高于成都和杭州。这一现象,在上海、深圳与武汉和重庆的对比中也一样。难道是一线城市的青少年商场消费意愿高于新一线城市?
真相三:
晚7点客流高峰,吃饭、口红、电影成热词
从分时段客流来看,七夕当天,晚上“黄金时段”的商场场均客流明显高于其他时间。从17:00开始,客流大幅增加,19:00则是大多数城市商场的高峰,重庆的客流高峰时间则出现在了20:00。20:00之后,商场场均客流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
我们看北京和深圳两个城市在七夕当天的机器人交互关键词,发现和吃饭相关的交互词众多,在交互热词TOP20中,北京占到了5个(吃饭、好吃的、美食、吃什么、餐厅),深圳占到了7个(吃饭、好吃的、美食、吃什么、火锅、餐厅、烤肉),都超过了1/4。
此外,口红在两个城市的交互关键词中都出现在了比较靠前的位置,而电影院同样成为问询、交互较多的关键词。这或许是七夕的“浪漫经济”带来的效应。
值得说明的是,在TOP20 交互热词中,出现了很多功能性交互词,如洗手间、卫生间、拍照、缴费等,显示出机器人作为智能问询台的效应正在增强。
从北京和深圳商场品牌热词TOP20中,可以看到,餐厅仍然占比极大,此外诸如喜茶、星巴克、CoCo、台盖等饮品品牌词也出现频次较高,而电影院同样是顾客重点咨询的词汇之一。
结语
总之,透过机器人大数据可以看到的是,七夕对于商场而言还是有明显的的刺激效应,无论是场均客流、顾客年龄段占比还是交互频次较高的关键词,都展现了与七夕相匹配的效应。
而商场和商家正可以借助这些数据,有针对性的根据顾客特点进行一些节日营销,如口红代表的美妆,人气持续高位的餐饮、美食,约会标配电影院等,有了机器人大数据和智能交互式“地推”的支持,商场的“浪漫经济”也许可以产生更多亮点。
----------------------------------
(市场有风险,投资交易需谨慎。据此投资交易,风险自担。)